《从产量到质量:海水养殖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在2008年10月31日至11月3日由中国水产学会海水养殖分会主办,浙江海洋学院、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承办,在浙江省舟山市召开的“2008年全国海水养殖学术研讨会”上发表的论文的基础上编辑而成。
全书共分七章。第一章综述;第二章遗传、育种及基础生物学;第三章生殖调控与苗种培育;第四章健康养殖技术与模式;第五章营养、代谢与消化生理;第六章疾病预防、控制与免疫;第七章养殖生态与环境。
《从产量到质量:海水养殖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可供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从事水产养殖工作的师生、学者和管理工作者参考使用。
第一章 综述
第一节 稳步发展海水养殖,促进我国渔业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福建省海洋渔业生态系统特点与保护对策
第三节 浅述广东现代渔业建设
第四节 加强黄河三角洲渔业资源增殖区建设,促进近海渔业资源修复
第五节 闽东大黄鱼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第六节 小楠溪鱼类资源初步调查研究
第七节 我国海水蟹类养殖现状与发展目标
第八节 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产业化链式开发
第九节 刺参养殖主要问题及今后发展思路
第十节 ISO22000及HACCP原理在腌制生食贝类加工中的应用
第十一节 紫菜产品卫生监督管理探讨
第十二节 水生动物蛋氨酸营养研究进展
第二章 遗传、育种及基础生物学
第一节 青岛和舟山褐牙鲆群体的分子遗传结构与分化
第二节 牙鲆生长遗传参数估计的比较研究
第三节 牙鲆减数分裂雌核发育的受精细胞学研究
第四节 灰鲳仔稚鱼消化系统的发育
第五节 波纹唇鱼染色体核型分析
第六节 宽鳍躐的形态学研究
第七节 七带石斑鱼两个野生群体形态差异分析
第八节 大菱鲆雌核发育和不同倍性胚胎发育的比较
第九节 利用mtDNAD.100p序列分析东海银鲳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第十节 星斑川鲽形态性状及有关参数的观测
第十一节 基于生长激素基因CDNA序列的鲽形目鱼类系统进化分析
第十二节 黑纪血液的生理生化指标研究
第十三节 中子辐照技术在凡纳滨对虾育苗中的应用
第十四节 凡纳滨对虾各月龄性状的主成分与判别分析
第十五节 罗氏沼虾不同群体杂交效果分析
第十六节 合浦珠母贝完全双列杂交家系的建立与遗传分析
第十七节 两种角螺的营养成分分析
第十八节 菲律宾蛤仔家系建立及早期生长发育研究
第十九节 方斑东风螺精巢发育分期及精子结构的研究
第二十节 不同温度对选育刺参F2代生长的影响
第二十一节 刺参体壁氨基酸组成的季节变化
第二十二节 长蛸的AFLP分子标记技术反应体系的优化与建立
第二十三节 短蛸AFLP分子标记分析体系的优化与构建
第二十四节 坛紫菜耐低盐品系的选育及经济性状的比较
第二十五节 龙须菜无性系人工繁育、养殖及遗传分析
第三章 生殖调控与苗种培育
第一节 条斑星鲽苗种培育技术工艺的初步研究
第二节 盐度对舟山褐牙鲆稚鱼摄食、生长及存活的影响
第三节 舟山褐牙鲆的驯养、繁育及养殖技术研究
第四节 长江口纹缟虾虎鱼人工繁殖技术
第五节 竹醋液对花鲈胚胎及仔鱼存活率的影响
第六节 渤海银鲳成熟卵巢生化成分分析
第七节 曼氏无针乌贼人工育苗技术的研究
第八节 莱氏拟乌贼早期幼体的生长与摄食研究
第九节 真蛸亲体培育、产卵及孵化的实验研究
第十节 瘤背石磺的繁殖生物学研究
第四章 健康养殖技术与模式
第一节 三都湾网箱鱼类养殖容量的估算
第二节 海水池塘斜带石斑鱼健康养殖技术初探
第三节 卵形鲳鳆池塘精养技术
第四节 黄河三角洲虾池“环形网”黑鲷与日本对虾混养实验
第五节 集约化对虾养殖池塘微生态调控技术
第六节 黄河三角洲刺参生态养殖技术研究
第七节 刺参工厂化生态节能型养殖模式研究
第八节 九孔鲍种质优化及生态养殖技术
第九节 真蛸低位坑道水泥池养殖实验
第十节 海蜇池塘三茬养殖生产模式的探讨
第十一节 褶皱臂尾轮虫池塘大规模生产技术
第五章 营养、代谢与消化生理
第一节 卵形鲳够幼鱼饥饿后的恢复生长
第二节 黑鲷幼鱼继饥饿后补偿生长的研究
第三节 重复性“饥饿一再喂食”对黑鲷补偿生长的影响
第四节 饥饿和再投喂对鲈鱼代谢率和消化器官组织学的影响
第五节 饥饿和再投喂对黑鲷幼鱼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的影响
第六节 饲料钙磷水平对宝石鲈生长和体成分的影响
第七节 摄食不同饵料组褐牙鲆肌肉营养成分的比较
第八节 半胱胺对斜带石斑鱼生长调控研究
第九节 不同饵料对卵形鲳碜幼鱼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第十节 养殖青石斑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第十一节 玉米蛋白粉替代部分鱼粉对凡纳滨对虾抗病力以及溶菌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
第十二节 生物饵料营养强化技术及其在青蟹种苗培育中的应用研究
第十三节 不同饵料对刺参幼体生长发育及变态效果的比较分析
第十四节 高温下不同盐度对刺参幼参和l龄参呼吸排泄的影响
第十五节 饲料蛋白、脂肪水平对曼氏无针乌贼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第十六节 黑暗条件下缢蛏对牟氏角毛藻和青岛大扁藻的滤食效应
第六章 疾病预防、控制与免疫
第一节 多不饱和脂肪酸对鱼类免疫与成活的影响
第二节 七带石斑鱼繁育群体“突眼”症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第三节 点带石斑鱼常见寄生虫病防治技术研究
第四节 病原性哈维氏弧菌对青石斑的趋化性
第五节 饥饿及恢复投饵过程中花鲈肌肉组成及非特异免疫水平的变化
第六节 几种常用水产药物对点篮子鱼稚鱼的急性毒性
第七节 围塘混养脊尾白虾血卵涡鞭虫病感染研究
第八节 山东省养殖海参病害发生状况及常见致病原因
第九节 刺参体液免疫因子研究进展
第十节 哈维氏弧菌DNA疫苗pcFlaA及其免疫保护性研究
第十一节 MGB探针实时定量PCR检测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
第十二节 复性电泳技术研究病原哈维氏弧菌胞外产物蛋白酶活性
第十三节 受试酚类化合物对多刺裸腹溞的急性毒性研究
第十四节 赤潮异弯藻和裸甲藻对蒙古裸腹溞的毒性影响
第十五节 多糖与水产动物免疫
第七章 养殖生态与环境
第一节 不同环境因子对长鳍篮子鱼幼鱼耗氧率的影响
第二节 温度和pH对斜带髭鲷脂肪酶活性的影响
第三节 盐度和水流对青蟹蜕壳率、存活率影响的初步研究
第四节 池塘养殖刺参生态系统的建立及其设施的研究
第五节 不同江蓠量对模拟养殖废水的净化效果
第六节 江蓠与有益菌协同净化养殖废水效果的研究
第七节 海马齿净化养殖废水的初步研究
第八节 水产养殖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第九节 人工湿地废水处理技术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第十节 旧镇湾环境质量与生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