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工作中,人们是在不断地总结自身的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并不断学习前人或他人的经验,从中汲取营养,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新、不断前进。遵循这一思路,《西藏小麦良种选育与丰产增效栽培》对西藏小麦多年来的良种选育及栽培工作以深入浅出、科普性质的革调、进行了系统地归纳分析总结,以期对小麦生产者、初学及研究者有所启迪。
小麦是西藏第二大作物,仅次于青稞。春小麦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冬小麦在解放前,只在海拔3 000m以下地区有零星种植,产量低,在海拔3 000m.以上地区则根本没有种植,而今3 000~3 800m的广大农区,已成为冬小麦的主要产区,并不断地创造出高产纪录。在中国小麦区划中,由过去的青藏高原春麦区改为青藏高原冬春小麦兼种区。这个变化,从试验到推广,从失败到成功,经历了多次反复,既有技术创新的作用,也有社会经济与政策推动的因素。使冬小麦品种与种植技术同西藏特殊的气候、土壤、耕作制度及其他农业基础条件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让广大基层干部和群众认识和接受冬小麦,经历了艰难曲折而漫长的过程。
第一章 西藏小麦生产
一、小麦生产的重要性
二、西藏小麦生产的发展概况
第二章 西藏地貌与农业梯度分布
第三章 西藏气候特点与耕种土壤
一、气候特点
二、耕种土壤类型及分布
第四章 西藏小麦的分布及生态区划
一、西藏小麦的分布
二、西藏小麦品种生态区划
第五章 西藏的气候条件与小麦生长发育的关系
一、小麦生长周期及其所需要的环境条件
(一)小麦的生育期
(二)小麦的阶段发育
(三)小麦的生育期、发育阶段与器官形成之间的关系
二、小麦生长发育与气候条件的关系
(一)生长发育
(二)干物质积累
(三)小麦籽粒的后熟期
第六章 西藏小麦的良种选育及推广
一、育种目标的制定
(一)西藏农业生产对小麦品种的一般要求
(二)对小麦品种的长远及特殊要求
二、西藏小麦的种质资源
(一)普通小麦种质资源及其分布
(二)稀有种小麦种质资源及其分布
(三)半野生小麦的种类及分布
(四)种质资源的生育期及产量性状
三、西藏小麦的系统选育
(一)系统选育的依据
(二)系统选育的意义和作用
(三)系统选育的方法和程序
四、西藏小麦的引种
(一)西藏引种小麦对发展生产的作用
(二)西藏小麦的生态环境与引种
(三)引种的工作环节
五、西藏小麦的杂交育种
(一)选配亲本
(二)杂交方式及技术
(三)杂交后代的处理
(四)杂交材料的精选
(五)杂交育种程序和加速育种进程的方法
六、西藏小麦品种的演变及其系谱
(一)西藏小麦品种的演变
(二)杂交育成主要品种系谱
(三)杂交育种工作的经验及存在问题
第七章 西藏小麦品质及改良途径
一、小麦籽粒中的营养物质
(一)蛋白质
(二)面筋
(三)碳水化合物
(四)维生素
(五)鉴别小麦品质的直观方法
二、小麦籽粒品质与品种、环境因素的关系
(一)品种与品质
(二)环境与品质
三、改进小麦品质的途径
(一)选育高产、优质、多抗品种
(二)适时施肥
(三)适当灌溉
(四)及时收获
第八章 西藏小麦栽培
一、提高小麦产量、品质需要的基本条件
(一)土壤条件
(二)肥料条件
(三)水分条件
二、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提高土壤肥力
(一)因地制宜,平田整地
(二)增施有机肥,改良质地
(三)扩大豆科牧草、绿肥种植面积
(四)改进耕作方法,充分发挥肥水的增产作用
三、推广配方施肥提高化肥的经济效益
(一)配方施肥的意义及内容
(二)配方施肥的试验、推广及发展方向
(三)配方施肥应遵循的原则
(四)配方施肥的基本方法
(五)小麦丰产的营养诊断与施肥
四、西藏小麦的群体结构与合理密植
(一)群体与个体的相互关系
(二)小麦产量的构成与群体
(三)西藏小麦群体结构的动态变化调查
(四)叶面积系数
五、西藏小麦干物质积累的特点
(一)干物质积累的变化
(二)不同品种干物质积累的差异
(三)小麦籽粒干物质积累的特点
六、冬小麦种植技术
(一)科学布局,合理轮作
(二)准备生产资料,进行技术培训
(三)选用良种,合理搭配
(四)良种良法配套
(五)精选种子
(六)晒种和浸种催芽
(七)施足底肥,用好种肥
(八)精细整地,保证底墒
(九)改进播种方式,掌握播种深度
(十)适时播种,提高播种质量
(十一)前期田间诊断与管理
(十二)中期田间诊断与管理
(十三)后期田间诊断与管理
(十四)收获
七、春小麦种植技术
(一)春小麦的生育与环境
(二)春小麦的种植技术
第九章 西藏小麦病虫草害及其防治
一、小麦病害及其防治
(一)小麦黑穗病
(二)小麦锈病
(三)小麦白秆病
(四)小麦黄条花叶病
(五)小麦根腐病
(六)小麦白粉病
(七)小麦雪腐病
二、小麦虫害及其防治
(一)蛴螬类
(二)地老虎
(三)小麦夜蛾
(四)麦类蚜虫
(五)麦蜘蛛
三、西藏麦田杂草的危害及防治
(一)麦田杂草的危害
(二)麦田杂草的传播途径
(三)防除措施
主要参考文献